Copyright © 潮州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
2025-01-17
潮州广济桥,古称康济桥、丁侯桥、济川桥,俗称湘子桥 ,它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这座桥横跨韩江,联结东西两岸,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全长 518 米,东边梁桥长 283.35 米,有桥墩 12 个和桥台一座,桥孔 12 个;西边梁桥长 137.3 米,有桥墩 8 个,桥孔 7 个,石梁宽 5 米。中间浮桥长 97.3 米,由十八只木船连接而成。
广济桥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其 “十八梭船廿四洲” 的格局。桥由东、西两段的 24 座桥墩和中间的十八梭船连接而成,浮桥可开可合。每天下午 5 点半左右,十八梭船会被拆开,形成航道,供船只通行;次日上午 10 点左右,又会重新连接起来,方便行人通过。这种可开启闭合的构造,在古代桥梁建筑中实属罕见,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还展现了他们对水利和交通的巧妙规划 。
沿着广济桥漫步,你会被桥上 30 座形态各异的桥亭所吸引。这些桥亭全部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的庄重典雅,有的精巧别致,雕刻的花纹都是传统吉祥图案,如龙凤呈祥、松鹤延年等,寓意着美好的祝福。亭内还挂有 43 块匾额,这些匾额上的文字,或赞美广济桥的雄伟壮观,或讲述潮州的历史文化,为广济桥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桥西第五墩的分水尖上亭台内,安放着一只引头望水的铁牛。据说铁牛原来有一对,铸造于清雍正二年(1724 年),分别置于东西两桥墩之上,意为 “镇桥御水”,以祈求避免洪灾。然而,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洪水冲垮东桥铁牛所在桥墩,铁牛坠入江中,不见踪影,于是便有了民谣 “两只鉎牛一只溜” 。
广济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乾道七年(1171 年),太守曾江创建康济桥,初为浮桥,由 86 只巨船连结而成。此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的多次修缮和扩建,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广济桥不仅见证了潮州的兴衰变迁,也承载了无数潮州人的回忆。
如今,广济桥已成为潮州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胜地。白天,游客们可以在桥上欣赏韩江两岸的美丽风光,感受这座古桥的独特魅力;夜晚,广济桥华灯初上,灯光映照在韩江水面上,如梦如幻,美不胜收。每到节假日,广济桥更是热闹非凡,游客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一睹它的风采。
潮州古城,这座拥有着 1600 多年建城历史的文化名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文化的沉淀 。它被誉为 “南国古郡”“岭海名邦”“海滨邹鲁”,历史上一直是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及海外贸易始发地。漫步在潮州古城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古代盛世。
古城内的牌坊街,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街道上,22 座中式明清石牌坊整齐排列,每一座牌坊都承载着潮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崇文重教的传统。这些牌坊,有的是为了表彰科举高中的才子,有的是为了纪念对地方有突出贡献的贤达,它们见证了潮州历代的辉煌与荣耀 。牌坊街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中西合璧的典范。矗立的石牌坊与两侧南洋风味的骑楼互为映衬,形成了独特的侨乡风貌。这种明清风格与南洋特色的混搭,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漫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潮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繁华与多元。除了欣赏建筑,牌坊街还有琳琅满目的潮州美食。潮州牛肉丸、潮州卤鹅、潮州肠粉、粿汁、鸭母捻等,每一种都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
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的古寺,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佛教寺院。寺院坐落在古城中心,至今仍存有北至广源街、东至开元路口、西于义安路内的寺界碑石或 “开元古井” 为证。其建筑格局大致分为中轴、东侧、西侧,配以阳埕天井、相廊相接,形成庞大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物。寺内文物众多,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高 5 米 8 层或 7 米 25 层,其线条明快、凝炼的雕刻手法,让力士、覆莲、准提咒等图案文字,至今仍清晰可见;大雄宝殿前的 78 块栏楯,分别刻有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的故事,珍藏异兽、莲花瑞草等图案,以及殿栏正中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 石刻,都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此外,开元寺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唐宋元明清各代的特色,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漫步在开元寺内,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潮州城墙,见证了潮州的兴衰变迁,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它始建于宋代,最初为土城,后经历代修缮,至明代时,以石筑城,形成了如今的规模。城墙全长 2132 米,虽历经风雨和战火的洗礼,但至今仍保留着东面的部分城墙以及四座城门 。现存古城墙的四座城门,即上水门、竹木门、广济门、下水门,城楼以广济门城楼最为壮丽。广济门城楼高屹立,设在巍峨台基上,拱门高宽分别 3.62 米和 3.99 米,为三层重檐歇山顶结构。城楼面临韩江,眺望湘子桥,景致优美。登上城墙,极目远眺,韩江两岸的风光尽收眼底。江面上,船只往来穿梭;对岸,笔架山连绵起伏,山上的韩文公祠庄严肃穆。城墙下,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古城街巷,居民们悠闲地生活着,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在这里,历史与现实相互交融,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沧桑与变迁 。
韩文公祠,这座位于潮州城区东面韩江东岸、笔架山中峰 “双旌石” 下的祠庙,是为纪念唐代文学家韩愈而建 。它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 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纪念韩愈的祠庙,也是中国大陆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纪念韩愈的专祠之一,2006 年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元和十四年(819 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差点被杀,后被贬为潮州刺史。尽管在潮州仅停留了短短八个月,韩愈却为当地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他驱鳄释奴、兴修水利、关心农桑、捐俸倡学,大力推行教育,为潮州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深受潮州民众的敬仰和爱戴。潮州百姓为了纪念他的功绩,特建此祠。
韩文公祠依山而建,气势雄伟,环境清幽。沿着石阶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 “韩文公祠” 四个大字,庄重而肃穆。从牌坊进去,是一条石板路,路的尽头有 51 级台阶,与半山腰的祠堂相连,而这 51 级台阶,恰好象征着韩愈到潮州时的年龄 。
进入祠堂,便能感受到一股浓厚的文化氛围。祠内分前后两进,后进比前进高 2.5 米,两侧由通廊连接。主体建筑大殿采用单檐歇山顶,嵌瓷纹饰屋脊,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架,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融合了潮式、广式的建筑特色 。正殿中央塑有韩愈坐像,两旁塑侍从张千、李万,韩愈身着唐官服,左手持卷,右手抚膝,表情英武肃穆却又慈目柔和,尽显其文韬武略的特性。像上方高悬着 “吾潮导师”“泰山北斗”“百代文宗” 等牌匾,表达了后人对他的尊崇与敬仰。
祠内石柱镌刻着对联,四壁环生历代碑刻 40 面,这些碑刻记载着韩祠的历史、韩愈治潮的业绩以及历代文人墨客颂扬韩祠和韩愈的诗文,其中不乏书法珍品和研究文史的珍贵资料。例如,正殿左侧的碑刻 “功不在禹下”,这句话出自韩愈的文章,在古代神权、皇权的双重压抑下,他认为治人的思想比治水还艰难,用此称赞孟子传播儒家思想的功绩不比大禹治水低,后人反过来引用这句话来赞颂他 。还有饶有趣味的 “传道起文” 碑刻,因字形特殊,竟有多种读法,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研究。
祠内的 “天南碑胜” 长廊更是不容错过。这条长廊全长 89 米,镶有当代名家书法石碑 41 面,作品风格各异,或清秀俊逸,或朴实敦厚,行、草、篆、隶等各种书体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书法艺术的殿堂,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韩愈文化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
除了碑刻,祠内还有许多与韩愈相关的文物和故事。祠前原植有橡木,传为韩愈手植,乡人多以树之花的多寡预卜科名盛衰,“韩祠橡木” 遂成为潮州八景之一。虽原树已不复存在,但如今祠旁的橡木园,于 2011 年从韩愈家乡河南省新密市移植来了 30 余株百年树龄的老橡木,园中左侧立有镌刻潮人翘楚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手书的 “韩祠橡木” 蜡石,正面由饶公为 “橡木园” 题书的 400 多字鸿篇巨制 —— 王大宝《韩木赞》,以竹简状的石雕形式嵌入在大型背景幕墙中,依旧承载着潮州人对韩愈的崇敬和对文化传承的期许 。
在韩文公祠后面,是侍郎阁。这是一座双层垂檐建筑,下层为展览厅,上层辟为 “韩愈纪念馆”。阁前石砌平台正中有一尊 2 米多高的韩愈平身石像,阁前的韩文公半身雕像正面对古城,仿佛一直在关注着潮州的发展。登上侍郎阁,凭栏远眺,韩江、广济桥、潮州城楼等景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韩江如一条丝带蜿蜒而过,广济桥横跨其上,古朴而壮观,远处的潮州城楼在绿树的掩映下,更显庄重。这如画的美景,不禁让人想起韩愈当年在此留下的足迹和他为潮州所做出的贡献 。
韩文公祠不仅是一座纪念韩愈的祠庙,更是潮州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潮州人民对韩愈的深厚情感,也见证了潮州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深入了解韩愈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思想学说,感受他对潮州文化的深远影响。同时,韩文公祠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瞻仰和创作,进一步丰富了潮州的文化内涵 。
如今,韩文公祠已成为潮州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人们来到这里,在欣赏古建筑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受到韩愈精神的魅力。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的游客,韩文公祠都能给他们带来一场难忘的文化之旅。
潮州开元寺,这座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 年)的古刹,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佛教寺院,也是中国现存四大开元古寺之一,有 “百万人家福地,三千世界丛林” 之美誉 。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潮州的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佛教艺术魅力。
开元寺的建筑风格堪称一绝,融合了唐、宋、元、明、清各代的艺术精华,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走进开元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门外的照壁,嵌有 “梵天香界” 石刻,字体刚劲有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这座寺庙的神圣与庄严。踏入寺内,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建筑,布局严谨,气势恢宏。这些建筑均采用木石材料,凭木榫紧密衔接,用龙头斗拱迭起支撑,层层向上散开,最多达十一层,承受着殿顶的巨大压力。殿顶为四重檐、双滴水,有鸱尾和双龙夺宝装饰,琉璃瓦彩甍丹墙,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蔚为壮观 。
天王殿是开元寺的重要建筑之一,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的建筑风格,也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杰作。整座殿堂全部用当时最好的木料架筑,构件之间的拼接,毫无锤凿痕迹,始终不受气候的影响而严丝合缝。从天王殿的 32 根石柱计算,应为九开间,而大殿实际面阔有十一开间,进深四间,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一样的面阔 。据说,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基本布局就是参考潮州开元寺的天王殿修建的,足见其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大雄宝殿是开元寺的核心建筑,为重檐歇山式屋顶,殿脊装饰有葫芦至伟,显得庄严肃穆。殿前的月台围栏上,78 块栏楯分别雕刻着 “释迦牟尼出家”“白马窬城”“青山断发” 等佛教故事,珍禽异兽、奇花异草,触目皆是。栏正中 “佛日增辉,法轮常转;皇风永扇,帝道遐昌” 的石刻大栏板,每字如斗大,是唐代佛教艺术的珍贵文物。站在大雄宝殿前,仿佛能感受到当年佛教鼎盛时期的辉煌与庄严 。
除了建筑风格独特,开元寺内还珍藏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和佛教艺术品,让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天王殿、大雄宝殿前四座石经幢,分别为 5 米 8 层、7 米 25 层,由石雕构件迭砌而成,乃开元寺始建时所造,已历一千二百馀年。虽石表严重剥蚀、图象斑驳,但其线条明快、手法凝炼的雕刻如力士、覆莲、双龙夺宝等图案以及《准提咒》《尊胜咒》及梵文尚隐约可见,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 。
大殿内一座造型典雅精巧的红铜香炉,炉沿镌刻汉文 “开元寺禅堂香炉一座永远供奉三韩弟子任国祚”(三韩是新罗、百济、高句麓,即今之韩国与朝鲜),据传为唐代来此参学的韩国僧人所赠。1986 年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莅寺时,曾驻足观赏良久,可见其珍贵程度 。
寺内还有一座金漆木雕千佛塔,为潮州明代的木雕精品。塔高六尺,呈六角形,计有七层,各层图案变化多端,金瓦翘檐,各悬风铃,门户相望,栏循交错,各层圆拱门之内,均刻佛像,门前则分别雕十八罗汉、二十四诸天神像,塔顶坚五层玲珑剔透小塔。整座千佛塔,结构复杂,精雕细刻,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是古代广东境内四座千佛塔之一 。
此外,开元寺的藏经楼珍藏着乾隆年间的《大藏经》,这部《大藏经》于雍正十三年 (公元 1735 年) 开始刻版,成书于乾隆三年 (公元 1738 年),再于乾隆三十二年 (1767),由时任开元寺方丈静会和尚由京奉钦赐御刊《大藏经》回寺,共 1667 种,7240 卷,另有目录五卷。随藏的四面 “奉旨颁供龙藏” 黄缎令旗及和硕庄亲王楷书 “万德庄严” 黄缎横卷至今仍有保存,尤为珍贵 。
在开元寺内漫步,香烟袅袅,梵音阵阵,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祥和。这里不仅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游客们领略佛教文化、欣赏古代建筑艺术和珍贵文物的绝佳去处。无论是对佛教文化感兴趣,还是对历史建筑和艺术品情有独钟,潮州开元寺都能给你带来一场难忘的精神之旅 。
在潮州古城义安路铁巷 2 号,隐匿着一座艺术瑰宝 —— 己略黄公祠 。这座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 年)的祠堂,虽规模不大,却凭借其精湛绝伦的木雕装饰,被誉为 “潮州木雕第一绝”,是当之无愧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
走进己略黄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别具一格的门楼。门楼为石结构凹斗式,门首横额正面阴刻 “己略黄公祠”,笔力刚劲,背面镌有 “孝思维则”,传递着深厚的家族训诫。门楼门面分布着四幅沉刻文字,内容是嘉应人氏温仲和的 “己略黄公祠颂”,还有两幅沉刻图画,左边的 “松鹤同龄” 图寓意长寿,右边的 “竹鹿同春” 图象征着气节与福禄。门楼马面坡屋架上,装有《封神演义》人物故事连环画幅石雕饰品,这些石雕人物造型生动,结构严谨,表情丰富,仿佛将古代西周的历史场景鲜活地呈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穿过门楼,进入前厅,再经过前进屏门,便来到了祠堂中央的天井。天井虽不大,但布局精巧,种满了花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天井两侧的廊轩与后厅的抱厦相互呼应,形成了四厅相向的独特格局。这种格局不仅体现了潮汕传统建筑的特色,也为木雕的展示提供了绝佳的空间。
己略黄公祠的木雕艺术堪称一绝,遍布祠堂的梁枋、斗拱、门楣、窗棂等各个角落。其木雕题材广泛,涵盖了祥禽瑞兽、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以及地方风光等。梁枋两端,形态各异的龙、凤、狮等祥瑞动物栩栩如生,它们或腾飞、或盘旋、或踞守,仿佛拥有生命一般,为祠堂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威严。而 “铜雀台”“张羽煮海”“水漫金山” 等戏曲传奇、民间故事,则以连环画的形式被雕刻在木雕之上,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跌宕起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之中 。
在雕刻技法上,己略黄公祠的木雕采用了圆雕、沉雕、浮雕、镂空等多种手法,将这些技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生动地表现了多层次的复杂内容。例如,在一些木雕作品中,通过镂空雕的技法,将人物、景物等雕刻得玲珑剔透,层次分明,让人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木雕的美。而在色彩运用上,木雕充分运用了黑漆装金、五彩装金、本色素雕等三大类表现手法,使整座建筑物轻重有别,层次分明,金碧辉煌。尤其是金漆木雕,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散发出一种华丽而庄重的气息 。
祠堂的拜亭是木雕装饰最为集中和精彩的地方。拜亭木载下,以戏曲传奇、民间故事为题材的金漆木雕琳琅满目,其中 “水漫金山” 的场景尤为引人注目。白娘子与法海斗法的激烈场面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人物造型生动逼真,虾兵蟹将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他们的呐喊声。拜亭木载下两边,还装有十八只金漆木雕凤凰,这些凤凰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它们的翅膀微微展开,仿佛在振翅欲飞,头上顶着梁,既起到了斗拱的作用,又从视觉上减轻了屋顶空间的压抑感,让人不得不佩服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精湛技艺 。
祠堂大厅的前门楣上,有一幅长卷式描金漆画《郭子仪拜寿》,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唐朝文武官员到汾阳府向郭子仪拜寿的热闹场景。作者以长卷式平列铺陈的手法,将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活动的人物同时展现在画面中,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但却安排得井然有序。画中人物的服饰、表情、动作等都刻画得细致入微,充分展现了潮州金漆画古朴浑厚和华丽辉煌的工艺特色,是一幅不可多得的民间工艺精品 。
己略黄公祠不仅是一座家族祠堂,更是潮州木雕艺术的集大成者。它承载着潮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示了潮州木雕的高超技艺和独特魅力。每一处木雕,每一笔刻画,都凝聚着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诉说着潮州的往昔岁月。如今,己略黄公祠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欣赏,感受潮州木雕的独特魅力 。
潮州,这座充满历史韵味与独特魅力的城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广济桥的独特构造、潮州古城的悠久历史、韩文公祠的文化传承、开元寺的佛教艺术以及己略黄公祠的精湛木雕,每一处景点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 。
踏上潮州这片土地,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一个充满故事的世界。漫步在广济桥上,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欣赏着韩江两岸的美丽风光;穿梭在潮州古城的大街小巷,品味着古老建筑的韵味,品尝着地道的潮州美食;在韩文公祠里,聆听着韩愈的故事,感受着他对潮州文化的深远影响;走进开元寺,沉浸在佛教的宁静与祥和之中,领略着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在己略黄公祠,惊叹于潮州木雕的精湛技艺,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潮州之旅,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你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美好。每一处景点、每一种美食、每一个笑容,都能让你感受到潮州人民的热情好客和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也渴望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潮州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旅游胜地。快来潮州吧,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留下一段难忘的旅行回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