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潮州市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69号
2024-12-29
漫步在潮州的街头巷尾,那股浓郁的烟火气息扑面而来,总能在不经意间捕捉到红桃粿的诱人身影。在传统市场的小吃摊前,一笼笼刚出锅的红桃粿热气腾腾,粉色的粿皮娇艳欲滴,仿佛春日里盛开的娇艳桃花,散发着独属于食物的魅力,瞬间就能勾起过往行人肚里的馋虫。
作为潮州极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红桃粿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底蕴与民俗风情,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像是一部活着的史书,诉说着潮州人的往昔岁月。
红桃粿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诞生于潮汕地区,这里的人们依海而生,在与海洋的朝夕相处中,孕育出了独特且丰富多彩的文化,粿文化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潮汕人大多是闽南移民的后裔,在文化的交融传承中,红桃粿应运而生。
追根溯源,“粿” 这种食物在我国东南地区多地均有出现,是用米粉制作的民间小食。在潮汕、闽南地区,粿品不仅是日常解馋的美食,更是逢年过节祭祀时不可或缺的供品。潮汕人对粿品制作的精细程度要求极高,有 “无工做幼粿”“鬓歪歪无雅粿” 等俗语为证,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对传统与神明的敬重。
红桃粿,又名红曲桃,得名缘由有三:制作时加入的红色食用染料,使其外观娇艳;独特的扁桃形状,别具一格;以大米为原料制成的粿品属性。其外形犹如一个平面的红桃子,而桃果在中华文化里一直象征着长寿,所以制作红桃粿承载着潮汕先民祈福祈寿的美好心愿。
在过去,红桃粿的制作是家家户户的 “必修课”,潮汕妇女们个个都是制作红桃粿的高手。随着时代的变迁,妇女们逐渐走出家庭,投身于更多领域,加之一些小节对红桃粿的用量有限,且制作工序繁杂,如今,红桃粿的买卖已成为市场上常见的景象,甚至催生出了桃粿饼、桃粿饼干等保留其特色的新生产品,深受大众喜爱。2019 年 1 月,“潮州红桃粿制作技艺” 入选潮州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无疑是对这一传统美食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也让红桃粿承载的历史与民俗得以更好地传承下去。
红桃粿的美味,从选材便已开始精心雕琢。制作粿皮的粘米粉,需选用质地细腻、黏性恰到好处的优质大米研磨而成,它是粿皮软糯劲道的根基。红曲粉则为粿皮披上那层鲜艳且诱人的红色 “外衣”,这一抹红,不仅点亮了红桃粿的颜值,更承载着潮汕人对吉祥喜庆的执着追求。
馅料的食材更是丰富多样,每一样都经过精挑细选。糯米,得是颗粒饱满、米香浓郁的,蒸熟后软糯黏牙,为馅料提供醇厚扎实的口感。香菇,需肉质厚实、纹理清晰,泡发后香气四溢,经炒制后那独特的菌香能渗透到每一粒米饭之中。虾米,选取新鲜海虾晾晒而成的,色泽红润,虾味浓郁,为馅料增添浓郁的海洋风味。再佐以五花肉、花生、芹菜等食材,五花肉的肥瘦相间,让油脂的香醇与瘦肉的嚼劲完美融合;花生经过炒制碾碎,香气扑鼻,为馅料添一抹坚果的醇厚;芹菜的清爽则巧妙地化解了整体的油腻感,让口感更加丰富和谐。这些食材相互交融,共同谱写出红桃粿馅料的美妙乐章。
制作红桃粿是一场与时间、技艺较量的过程,每一步都饱含着潮汕人的匠心与智慧。
先从馅料的准备说起,糯米需提前浸泡数小时,直至用手指轻轻一捻便能碾碎,随后上笼蒸熟,让每一粒糯米都吸饱水分,变得晶莹剔透。香菇、虾米等干货也需充分泡发,使其恢复柔韧与鲜香。泡发好的香菇切成小丁,五花肉切成肥瘦相间的小块,虾米洗净备好。锅中热油,放入五花肉煸炒出油,待肉色金黄,加入香菇丁、虾米一同翻炒,瞬间,厨房中香气四溢,那是食材相互碰撞融合的美妙气息。接着,将蒸熟的糯米倒入锅中,与炒香的食材一起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鱼露、生抽、胡椒粉等调料调味,让每一粒米饭都裹满鲜香。出锅前,撒上一把炒香的花生碎和切碎的芹菜,搅拌均匀,馅料的制作才算大功告成,此时的馅料,色泽诱人,香气扑鼻,光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制作粿皮同样考验手艺,将粘米粉与红曲粉按比例精准调配,置于大盆之中。烧一壶滚烫的开水,趁热徐徐倒入粉中,同时,手中的筷子需迅速搅拌,让热水与粉充分接触,直至粉变成絮状。待粉团稍凉,便要下手揉面,这可是个力气活,需反复揉搓、按压,如同一场与面团的 “亲密对话”,直至面团光滑细腻、富有韧性,宛如一块粉色的美玉。揉好的面团还需静置片刻,让其内部的结构更加紧实,为后续的包制打下坚实基础。
包制红桃粿,更是指尖上的艺术舞蹈。取一小块粿皮,在手中熟练地搓圆、压扁,再用手指轻轻捏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小碗状,舀入一勺馅料,如同将满满的幸福装填其中。随后,收口、捏褶,手法娴熟利落,将粿皮与馅料完美包裹,最后放入特制的桃形粿印中,轻轻按压,粿印上精美的花纹便清晰地印在了粿皮之上,一个栩栩如生的红桃粿雏形就此诞生。
蒸制红桃粿是最后的 “点睛之笔”,将包好的红桃粿整齐摆放在蒸笼内,大火上汽后转中火蒸制十余分钟,在蒸汽的温柔 “抚摸” 下,粿皮愈发软糯,馅料的香气愈发浓郁,弥漫在厨房的每一个角落。揭开蒸笼的瞬间,热气腾腾,红桃粿那娇艳的模样和诱人的香气扑面而来,仿佛带着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宣告着这传统美食的华丽诞生。
当热气腾腾的红桃粿端上桌,那股诱人的香气率先扑鼻而来,瞬间勾起肚里的馋虫。轻轻咬上一口,粿皮软糯 Q 弹,带着大米独有的清香,在齿间摩挲,细腻而有嚼劲。紧接着,馅料的鲜香在舌尖上瞬间绽放,糯米的软糯黏牙,香菇的醇厚菌香,虾米的浓郁海味,五花肉的肥瘦相宜,花生的香脆,芹菜的清爽,各种滋味相互交织,层次丰富得如同一场味蕾的狂欢派对,每一口都让人陶醉其中,欲罢不能。
红桃粿的吃法多样,各有千秋。刚出锅的蒸粿,保留了食材最原始的鲜美与营养,粿皮晶莹剔透,馅料热气腾腾,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若是喜欢酥脆的口感,那煎粿绝对不容错过。将红桃粿放入平底锅中,小火慢煎,随着油温的升高,粿皮逐渐变得金黄酥脆,“滋滋” 作响,仿佛在奏响一曲美食的乐章。此时的红桃粿,外皮咬起来嘎吱作响,内里依旧软糯香甜,再蘸上一点特制的潮汕卤汁,咸香的卤汁与甜美的粿馅相互交融,那滋味,堪称一绝,让人回味无穷。
在潮州人的记忆里,红桃粿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承载着诸多美好回忆与深厚情感的载体。儿时,每当年节临近,家中的长辈们便会忙碌于厨房之中,精心制作红桃粿。孩子们则围在一旁,好奇地看着大人们揉面、包馅、印粿,时不时还会伸手帮忙,虽然小手弄得满是面粉,却也乐在其中。当一笼笼红桃粿新鲜出炉,那热气腾腾的场景,伴随着欢声笑语,成为了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如今,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吃上一口红桃粿,那份浓浓的乡情便会涌上心头,仿佛瞬间回到了儿时的故乡,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
红桃粿在潮汕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早已深深扎根于潮汕人的生活之中。
桃果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向来是长寿的象征,潮汕人制作红桃粿,正是将这一美好的寓意融入其中,寄托着对长辈的祈福祈寿之心。在时年八节、婚丧嫁娶等诸多重要场合,红桃粿都是必不可少的供品。逢年过节,潮汕人会精心准备红桃粿,摆放在供桌上,虔诚地祭拜祖先与神明,祈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健康、生活红红火火。在婚礼上,红桃粿寓意着新人百年好合、早生贵子,为喜庆的氛围增添浓浓的祝福之意;而在丧礼中,它又承载着后人对逝者的缅怀与追思,希望逝者在另一个世界也能福寿安康。
潮汕人对传统习俗的坚守,在红桃粿的制作与传承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选材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古法,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对祖先智慧的敬重,更是对家族传承的担当。妇女们手把手地将制作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哪怕时代变迁,这份坚守从未改变。
红桃粿还成为了潮汕地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各类文化展览、美食节上,红桃粿以其独特的外形、丰富的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它让更多人了解到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潮汕人对生活的热爱、对传统的执着,成为连接潮汕与外界的一座文化桥梁。
在时代的浪潮中,红桃粿这一古老的美食并没有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反而愈发熠熠生辉。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并喜爱上红桃粿,它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成为美食博主们竞相推荐的热门单品,那一张张精美的图片、一段段诱人的视频,让红桃粿的魅力跨越地域的界限,传播得更远。
一些有远见的商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商机,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精髓的基础上,对红桃粿进行适度创新。除了传统的馅料,还推出了如芋泥馅、豆沙馅等新口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味蕾需求;在包装上,也摒弃了以往的简易塑料包装,采用精美且富有潮汕文化特色的礼盒包装,让红桃粿成为馈赠亲友的绝佳选择。
与此同时,“潮州红桃粿制作技艺” 的传承人们也在积极努力,走进校园、社区,开展红桃粿制作技艺的培训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机会亲手体验制作红桃粿的乐趣,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为这一技艺的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潮州红桃粿,这颗绽放在潮汕大地的美食明珠,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散发着美味。它见证了潮汕人的往昔岁月,陪伴着他们走过风雨变迁,也必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散发独特魅力,让潮汕文化的光芒更加耀眼。愿这一口红桃粿的鲜香,能永远在世间流传,成为人们舌尖上不舍的眷恋,心灵深处温暖的慰藉。